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

Arvo Pärt 的音樂空間


青春學生時代,因為主修作曲的關係,我非常大量聆聽現代音樂,所以當我的同學沈迷在巴哈或布拉姆斯時,我就已經高度聽著衝撞.不諧和的20世紀聲音。

我特別喜歡節奏感強烈,又兇猛又變態的那種,不然就是要聲響充滿色彩,織度豐富,天馬行空的那種,唯獨安安靜靜,走心靈純粹路線的,還真不是我的菜....

可是我慢慢有了年紀以後,聽音樂的口味還真的變了,開始懂得欣賞簡單的東西。最近聽了以前很不愛的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 的作品,覺得這樣靜心脫俗的音樂,好難得啊!

Arvo Pärt 有一個很具個人化的音樂風格,稱Tintinnabuli(像"鐘聲"的作曲法) ,簡單來說就是抽離複雜的調性非調體系,回到音樂的最基本:三和弦。
例如1976年的 "Für Alina"就是此風格的首例:
 


像鐘一般的低鳴聲啟動了音樂, 雙手都刻意安排在高音域,左手以b小調三和弦為主,右手遊走在像葛利果聖歌一樣簡單的旋律上,營造一種近乎修道院或寺院質感的聲響。
而這樣的作曲法,以1978年他最知名的作品:Spiegel im Spiegel"鏡中鏡" 最為成功!

"鏡中鏡" 這首作品曾經在2002年的電影:"天堂奔馳",跟2013年:"地心引力",還有雲門的"竹夢",幾米的"向左走向右走"都出現過。Tintinnabuli 技巧在"鏡中鏡"中,可以聽到嗡嗡低鳴的鐘聲在低音處不時響起,而音樂主體建構在~左手反覆再反覆的F大調三和弦(暗示鏡中鏡不斷的鏡面反射),而右手則是漫無目地的游走在F大調上下行音階上,可是你再仔細解構,就會發現Arvo Pärt 將旋律線條以A音為主,做對稱的反向投射,像鏡子的倒影一般,細膩極了! (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做了這個youtube影片,你邊聽邊看就一目瞭然了!)

Arvo Pärt 的音樂空間非常稀疏簡單,卻有一種無可言喻靜謐的美,它沒有什麼重量,單純溫柔地 帶領著聆聽者進入一個沒有任何約束的寧靜狀態.....真好。
晚安~

若下列音樂影片無法打開,麻煩連結至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BwcYxV1dQU&feature=youtu.b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解析 德布西Debussy : 黑娃娃的步態舞 "Golliwog’s Cakewalk"

德布西應該是古典音樂圈裡, 第一位使用爵士元素的音樂家,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~1917, 正是官方說法裡, 爵士樂開始出現的年代, 而德布西早在1906年寫給女兒Emma 的"Golliwog’s Cakewalk" (黑娃娃的步態舞, 在鋼琴作品六首兒童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