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懂建築,但我愛看建築!
一直以來的暑假,就是往日本跑,看看安藤、伊東、隈研吾、妹島和世、西澤立衛、青木淳、黑川紀章...等大師設計的博物館、美術館,那真是賞心悅目極了!近兩年開始衝歐洲,看了Le Corbusier、Frank Gehry、Zaha Hadid、Renzo Piano、瑞士雙人組Herzog & de Meuron、荷蘭建築事務所 MVRDV 的作品。
我一直在尋覓台灣好看的建築物,台中的歌劇院、亞大安藤館、草屯的毓繡美術館、霧峰林家宮保第、潭子摘星山莊,大里菩薩寺、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,都是我覺得中部必訪之地,然後台北的北投圖書館、姚仁喜的法鼓山農禪寺、蘭陽博物館 、嘉義故宮南院,也都充滿驚喜!還有還有,我超級期待由雷姆.庫哈斯(Rem Koolhaas)操刀,在士林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~~~
想跟大家分享,前天上台北拜訪北美館旁 被稱為『王大閎建築劇場』的重建自宅。
王大閎年輕時在英國劍橋、美國哈佛攻讀建築,是德國現代建築大師、包浩斯校長 Walter Gropius (就是馬勒遺孀Alma 第二任老公)跟 Mies Van Der Rohe(說出"少即是多"那句名言的建築大師)的學生。他算是最早接受西方建築教育的華人建築師,而王大閎1953年的自宅,可是台灣第一棟中國現代建築!
1961年故宮博物院競圖計畫案,王大閎榮獲第一,但上頭不喜歡他的現代建築,批評「中華文化元素過少」要他更改,但王大閎毫不妥協,於是設計案就拱手讓給了當時評審的黃寶瑜,於是我們就有了傳統宮廷式建築的故宮。而王大閎另一知名的作品:國父紀念館,他終究挑戰不了權威,而更改設計、加強中國建築元素,妥協了自己!!!
『王大閎建築劇場』就是重現 1953年,王大閎在建國南路的自宅: 90坪的空間,裡面蓋了一個26坪左右的小房子,從屋外高牆、比例好漂亮的大門進去,會有一個前院,像是中國庭園概念,接著庭園小徑、走進屋內,簡樸素淨的室內,黑與白、清水磚之外,會有象徵喜氣的中國紅 慧心點綴,這樣動線的安排,像是一場精巧的視覺旅行!
王大閎內化了傳統中國建築的"象徵性",呈現融合之後的現代美感,對我來說,他的自宅 就像是一首美麗的現代小詩,令人回味無窮.....
ps. 平日開放免費參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